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,其交易规则与沪深市场存在显著差异,核心在于灵活性与风险控制的平衡。交易采用T+1机制,当日买入需次日卖出,而涨跌幅限制体现差异化设计:新股上市首日不设限制但实施临时停牌机制,当盘中涨跌幅达30%、60%时各停牌10分钟;次日起涨跌幅限制扩大至30%,为市场提供充分博弈空间。这种设计既保障价格发现效率,又通过冷静期机制缓冲非理性波动,适合高成长性企业的特征。

单笔申报起点为100股,但允许1股递增,卖出时不足100股需一次性申报,这种设计兼顾小额投资者参与需求与交易效率。竞价方式融合集合竞价与连续竞价,其中开盘(9:15-9:25)和收盘(14:57-15:00)采用集合竞价,中间时段为连续竞价,并设置基准价格±5%的有效申报范围以防止异常报价。盘后固定价格交易允许投资者按收盘价申报,为非盯盘时段提供交易便利。

个人投资者需满足20个交易日日均资产50万元的门槛(不含融资融券),且具备2年以上证券交易经验。年龄在16-18岁需提供收入证明,70岁以上需临柜办理。这种安排既保护中小投资者,又确保市场流动性。机构投资者无资金门槛,但需通过适当性评估,反映出服务专业投资主体的定位。

区别于主板的终身督导制,北交所要求保荐机构履行3年(发行上市)或2年(再融资)的持续督导期,后续转为公司自治为主。退市标准设置四类情形:交易类、财务类、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,其中财务类考察期为2年,避免因短期业绩波动误判企业价值。信息披露强化行业风险提示,要求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,兼顾规范性与灵活性。
大宗交易门槛设为10万股或100万元,满足机构大额交易需求;做市商制度预留混合交易空间,未来可提升流动性。新股申购采用全额缴款制且按比例配售,资金不足50万元的投资者可通过公募基金间接参与。这些设计形成差异化的多层次市场生态,与北交所专精特新孵化器的定位深度契合。